棉花收儲與新標準同步行
發布時間:2013-05-04 新聞來源:一覽家紡英才網
面對國內“棉價倒掛”,國際市場棉花價格的壓制,中國棉花協會公布了《2013年度棉花臨時收儲預案》,對于這一預案到底是否具有多大“持續性”,上下游產業鏈及社會各界都廣泛關注。
據一覽家紡英才網最新獲悉:
收儲價格制定的依據:
2013年的收儲預案提出收儲價格是標準級20400元/噸,與去年相同,國家繼續出臺棉花臨時收儲預案主要是從以下三個角度考慮:保護棉農利益、保證紡織企業的用棉需求、綜合考慮內外棉價差,同時能夠讓棉花生產者和使用者對棉價有個比較準確的市場預期。
新標準下應保證收儲質量:
新棉花標準的概念跟我國多年來實行的棉花標準完全不同,對舊棉花標準的一次顛覆性的改革。去年中國棉花協會頒布了國內棉花貿易規則,制定了適應新標準的等級差價,就是為了保證新棉花標準的順利實施,建立新的貿易結算體系。在全國主產棉區,對棉花經營企業、紡織企業進行了推廣和培訓。棉花質檢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棉花臨時收儲政策的實施,棉花公檢量的大幅增加,對棉花新標準的順利實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大家還是比較認同新棉花標準的。
臨時收儲政策的可持續性面臨很大挑戰:
雖然2011年度以來,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在保護農民利益、滿足紡織需要、確保市場穩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和下年度棉花生產意向看,臨時收儲政策的可持續性面臨很大的挑戰,業內對此普遍憂慮。從收儲數量看,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儲備棉總量已近1000萬噸,這不僅給儲存保管帶來困難,也給國家財政帶來較大壓力。
從收儲價格看,考慮植棉成本、糧棉比價等因素,收儲價格理應逐年上漲,但業內各方的反映是:棉農不解渴,紡織難承受,流通受擠壓。從收儲機制看,國家在新棉上市時高價收儲保護棉農利益,收購結束后又低價拋儲滿足紡織需要,流通企業處于兩頭受擠壓、經營無空間的境地,這將不利于維護流通秩序的穩定。此外,現行收儲定價機制是執行皮棉臨時收儲價和籽棉收購參考價掛鉤政策,對棉農的保護易出現滯后性、間接性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還需研究長效機制,完善現有棉花收儲政策。
供求雙方應積極面對收儲政策:
現在大部分的棉花被國家收起來了,然后按照低于市場價格投放市場,這樣一來,除了收儲交儲外,棉花流通企業沒有經營空間,對于收儲對棉花加工、經營企業來說,其實不是什么“利好”,所以,企業要及時掌握國際國內的行業發展形勢,自己判斷交易的風險;加工企業只有把握好棉花新標準,才能更好執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
目前,由于受大環境的影響,紡織企業的整個生產和出口都不是很好。但是紡織行業適應得還比較快,整個行業對加工貿易配額的需要量增加了。紡織企業要努力調整產業結構去適應市場。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