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成本的慈善不可持續
發布時間:2012-09-10 新聞來源:NGO英才網
近日,浙江金華慈善總會的分支機構、網上慈善平臺施樂會探索的“有償社工”模式,即“每個社工可以從每筆捐款中最高提成15%作為報酬”,在網絡上引發了巨大爭議,網民斥這一規定為“騙捐”。于是,以12名員工在4年多時間里募集了2364萬元善款的施樂會被引入了輿論旋渦。
該模式簡單說來,就是兩名社工一起走訪受助對象,進行初步核實后,先行墊付善款。然后把受助對象的照片和證明需要救助的證據等公布在施樂會平臺,進行網上募捐。比如,施樂會工作人員墊付了900元,共募得善款1500元,那么,超出墊付部分的600元,再扣除走訪所需經費,就是社工的報酬。施樂會會長方路解釋說,報酬“最高不能超過15%”,捐款完成后,社工直接提款到自己的賬戶;而如果完不成計劃募捐的金額,就由社工自己負擔。
暫拋開需進一步完善的諸多關鍵具體細節,對施樂會的爭議,反映了中外現代慈善理念的沖突,或者說是傳統慈善與現代慈善的沖突。
目前,公眾不認為或者還沒有意識到,現代慈善是一個專業化的行業,需要大量專業人員來從事籌款、組織管理,傳播和倡導理念,也沒有認識到現代慈善從業人員其實從事的是大量專業技術工作,包括對老年人、殘疾人的專業護理,對弱勢群體的心理咨詢等。由此導致的客觀結果就是不允許慈善組織專業化,不允許慈善組織與商業合作。而在美國,經過了百年發展,慈善行業總價值已達到GDP比重的5.5%,慈善組織員工薪酬收入已占到年度薪酬總支出的9%左右,超過大多數傳統行業,在推動社會發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中國現代慈善已開始起步,現代慈善事業需要志愿者廣泛參與,更需要專業從業人員的加入。吸引專業人員加入的前提就是給他們一份有尊嚴和體面的工作。在美國,一個治理良好的慈善組織,行政成本大概占總支出的20%~30%,籌資成本通常占到籌款總額的20%~40%。行政成本除了被用于支付工作人員的薪酬外,可能還包括高效的物流、會計或采購系統,以及對花錢進行嚴格的評估;I資成本包括用于聘請專業籌資公司進行籌款的費用。
而國內目前還停留在10%的行政成本太高的爭論中,其實這個比例不是高了而是太低。從國際慣例來看,只要成本控制在一定比例內,公眾更加關心的是如何高效花錢,如何提高項目的執行效果。正是這些基本理念,促成了慈善在英美等國家成為一個行業,也使得從業人員獲得了尊嚴和價值。
目前我國公眾對于慈善需要成本這一點還較不理解,這使得慈善組織常陷入財政危機,行業專業人員匱乏,反而不利于行業發展。
據2010年《中國公益人才發展現狀及需求調研報告》顯示:“NGO從業者的薪資在2000-3000元段最為集中。無固定收入和月薪資在1000元以下的占到18.4%,近四成機構未給員工上社會保險。NGO離職的人中,只有不到三成的人繼續在公益領域(其他公益組織23.8%或公益創業4.6%),七成以上的進入了政府(17.7%)、事業單位(16.2%)或企業(37.7%)。”
從國際經驗來看,包括員工工資、籌資成本等費用,雖然不直接捐贈給受益群體,但卻是保障公益組織健康發展,進而保證受益群體最大利益的關鍵成本。在美國,慈善組織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已高于私營部門的工資,一個資深的募款人能夠拿到年薪50000美元以上,水平基本相當于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的薪資。正是這些我們目前還不太認可的成本,孵化了慈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對施樂會一事的廣泛討論,一方面反映出目前公眾對于慈善組織信任普遍缺失這一客觀事實,另一方面,媒體參與進來,通過溝通公眾、慈善組織和學者,使這種爭論變得更加富有建設性,很多現代慈善理念在潛移默化中開始為大眾所接受。隨著公眾對慈善事業的介入程度越來越高,加上媒體的推動,中國現代慈善事業是能夠建立起來并為我們每一個個體服務的。
。ㄗ髡呦当本⿴煼洞髮W中國公益研究院研究部主任)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