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日本教育建筑設計的新理念及其啟示
發布時間:2014-07-23 新聞來源:中華建筑報
設計英才網 訊:當前,我國教育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人們在關注如何創辦優質或一流學校的同時,重建學校文化作為改變學,F狀的有效途徑開始步入人們的視野。教育建筑作為學校文化中的表層文化即物質文化,越來越體現出作為教育物質載體的綜合性文化功能。
日本是我們的鄰國,同屬東亞文化圈。日本的教育建筑在質和量兩方面均獲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日本教育建筑的發展和建筑工藝技術的進步與教育理念的發展不無關系。
日本教育建筑的新型設計理念
如何讓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同生活成為今日擺在日本學校教育面前的重大課題。傳統教室限制了教、學的形式,限制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形成學生被動接受,缺少思辨的學習體驗活動。這種單調的空間只利于單一傳達,不利于雙向、多向的互動,因而不利于團隊合作性格的養成。
基于上述考慮,日本從1972年起,從歐美引進開放空間的規劃和設計,跳脫傳統“盒子群”“裝蛋箱式”的空間格局,開始偏重以教學群的概念來貫穿。在這樣的設計理念中,教室空間打破過去9米×7米的傳統劃一設計,滿足了新式教育教學理念的需要。
學校不但是授業解惑的場所,同時也是學生們在未成年前,度過大部分生活時光的場所,基于這種分析,應該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加自主和人性化設計的學校生活環境,使學生得到高情感的滿足。日本大多數學校會做到建材及家具選擇木材,擺脫以往一邊倒的利用混凝土作為建筑材料,其他素材顏色多用暖色系。建筑的邊線設計流暢,房間有多元入口等。
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這個時代必須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教育建筑如何節約能源,如何充分利用太陽的光和熱及風力等新能源,如何合理利用雨水等自然資源,已成為當今日本教育建筑所要考慮的重大課題之一。日本很重視隱性課程對未來一代的影響,認為把學校建筑和教學空間設計當做教材來看,是有重大意義和價值的,并盡可能把學校作為小的生態系統,以此作為契機將環境教育滲透到學校物質文化中去。
對我國教育建筑設計的啟示
我們的教育建筑設計需要轉變觀念。我國的新型教育建筑要擺脫以往整齊劃一和同質性的建筑設計范式。教育建筑設計要從學生個體發展的角度考慮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以人為本,進行學?臻g的生活化、人情化設計。教育建筑設計不僅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教育建筑設計中還要重視其對學生身心健康和情操的隱性影響。
教育建筑設計,要努力把學校建成為孩子們愉悅快樂的學習、交流和生活的場所,建成一個得到高情感滿足的場所而不是令人厭惡的場所。我們的教育建筑設計要把其當成孩子們的家來設計,要讓學生體驗到家的溫馨。要提高校園場地的功能價值,充分利用和發掘場地的新功能,使其多功能化,并努力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廣闊自由的學習、活動和生活空間。教育建筑設計要注重服務理念,努力提高學生對教育建筑的滿意度和認同感,讓他們對自己的學校充滿自豪的感情。
在教育建筑設計中,需要注重教育建筑的環保設計,把對學生的環境教育體現在教育建筑本身的設計上。在教育建筑設計中,要注重對歷史的繼承,要體現本學校特有的學校文化,秉承傳統,開拓未來,有機融合學校的過去與現實,讓教育建筑成為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體。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