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志愿服務進行到底
發布時間:2012-10-08 新聞來源:NGO英才網
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志愿服務當作生活的另一個選擇,當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人物
徐翩翩,中國留學生,今年夏天從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畢業,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志愿者。
劉正,可可西里守衛藏羚羊的志愿者,幫助藏羚羊在遷徙季節里能順利通過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
張薇,復旦大學畢業生,2008年曾到尼日利亞做預防艾滋病的志愿者。
張舸,在國際青年成就組織中做志愿者3年,培訓大學生群體的“軟技能”。
對于很多70后、80后來說,人生中的第一次志愿服務,應該追溯到中小學時代的“學雷鋒”日。彼時,學校里會組織諸如慰問孤寡老人、清掃城市街道等活動;彼時,“志愿服務”的概念還沒有進入大家的生活。那時候,我們更多地稱之為“義務勞動”,而這種義務勞動,多半是被強制參加的組織行為。
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小白菜”們激情亮相,才讓老百姓明白什么是志愿服務。到了今天,志愿服務已經不再是集體組織、為重大節日和活動招募的免費勞動力。更多的年輕人已經把志愿服務當作自己生活的另一個選擇,一個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倫敦奧運會的中國志愿者
徐翩翩是一名中國留學生,今年夏天剛從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畢業。在大學生活的最后一個暑假,她成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志愿者,和另外7.4萬多名來自世界各國的志愿者一起,穿著紫色彩虹般的制服,見證了四年一度的夏季體育盛會。
回憶起接到錄取通知郵件的感受,徐翩翩仍止不住興奮。把郵件仔細讀了兩三遍后,她終于確定自己真的被選中,立馬給在中國的家人打電話。“家里人都很為我高興,姥爺在電話里喊"萬歲"!”徐翩翩告訴記者。
她曾申請當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志愿者,沒有成功。成為倫敦奧運會志愿者,彌補了四年前的遺憾。
徐翩翩的工作地點在游泳館貴賓區,主要工作是為到場觀看比賽的貴賓們提供服務和幫助,比如檢查身份牌、給貴賓領位、在貴賓休息室服務等等。同時,她也在奧運媒體混合區充當媒體助手和翻譯。
在貴賓區,她看見了很多名人,包括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前跳水名將郭晶晶等。但不是所有的名人她都能一眼認出來,比如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就被她“熟視無睹”。“我當時為他領位,只是覺得很眼熟,他身旁也沒有保鏢。直到離開了貴賓席,其他志愿者朝我大叫"He is Kofi Anan",我才反應過來。”
徐翩翩也曾跟中國運動員近距離接觸。在男子1500米自由泳決賽后,她正在媒體混合區,幫記者拿著錄音筆,并為孫楊做翻譯。“因為搶跳事件,他接受采訪時還皺著眉呢。”徐翩翩記得很清楚。
志愿者工作也不總是伴隨著愉快和新奇,大部分時候都非常辛苦。有些天徐翩翩需要工作9至10個小時,這意味著如果趕上早上8點的輪班,她就得6點起床去乘地鐵。因為在奧運期間,倫敦交通狀況并不太好。奧運會結束之后,她與這些新朋友互留了郵箱。他們還在Facebook上專門建了一個小組,分享倫敦奧運會期間的照片或回憶。
“在做倫敦奧運志愿者之前,我是個懶洋洋、得過且過的人。”徐翩翩說。但現在的她,已經徹底被奧運精神感染,她想要變成一個更加努力、更加積極的人。倫敦奧運會,不是徐翩翩志愿者生涯的結束。她下一步的計劃,是申請2014年冬奧會和2016年奧運會的志愿者。
奔赴可可西里守衛藏羚羊
和徐翩翩的奧運情結類似,劉正對可可西里也有一種特殊的情結。
5月27日,劉正乘飛機到了格爾木,這是去可可西里前的最后一個休息站。在那里,他結識了同是志愿者的沙成軍。6月1日,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志愿者們舉行了簡單的出發儀式,有一些以前的志愿者也來到現場,給劉正和沙成軍等8名志愿者鼓勵。劉正沒有想到,到達海拔2300米時他就開始頭疼,等到了海拔4700米的五道梁保護站,頭疼到說不出話來,只能在床上躺著。保護站站長格萊見此情況,決定讓他回格爾木,說“你不能拿命開玩笑”。
劉正哭了。“當時覺得挺丟人的。我這么一個大男人,還不如同去的女生。”劉正說;氐礁駹柲静坏絻商,劉正要求再上五道梁保護站,這次他終于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藏羚羊特別膽小,任何一點響動都會嚇跑它們。志愿者們主要是配合保護站的工作,幫助遷徙季節里藏羚羊能順利通過青藏鐵路和青藏公路。
因此“巡線”成為劉正他們的主要工作。所謂“巡線”,就是開車在保護站幾十公里范圍內來回巡視。
每天,沙成軍和劉正都要跟著保護站站長格萊“巡線”三次。如果發現藏羚羊有“越過”青藏公路的苗頭,志愿者們就需要把公路兩頭的車攔下來,留出將近1000米的空當,給藏羚羊過路。同時,他們還要幫助保護站統計藏羚羊的具體數量。
志愿者的另外一個工作是在路基旁邊撿垃圾。這個活兒平常覺得很輕松,但在海拔4700米、含氧量只有平原一半的可可西里,彎腰和走路都成了很累的事情。“那里氧氣、水和食物都很匱乏,生存環境非常嚴酷。在那里,你不由得對保護站的工作人員心生感動和尊敬,他們是在消耗著生命做著一份事業。”劉正說。他跟保護站的康巴漢子們,還有沙成軍等志愿者都結下了深厚友誼,如今他們還通過微信保持聯絡。
“如果有機會,我會帶著孩子回可可西里去,讓他也看看那里。”沙成軍說。
在尼日利亞預防艾滋病
與劉正體驗大自然不同,邢曉棟準備走出國門。9月25日,他將前往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做志愿者。
“一直想去這個國家看看,正好了解到有一個國際NGO在招募志愿者,是一個加德滿都孤兒院的志愿服務項目,就申請了。”邢曉棟告訴記者。
目前他正在做各種準備,包括聯系住宿地等事宜。NGO幫他找到了一戶當地人家,可以解決他在加德滿都的食宿問題。但這些需要他支付一定的費用。“機票加食宿我已經花了7000多元。這還是淡季,如果趕上旅游旺季,費用估計要翻一番。”根據NGO介紹,志愿者在正式進入孤兒院工作之前需要接受一個短暫的培訓,包括一些簡單的語言和對當地習俗的講解。其中的張薇曾到尼日利亞當過預防艾滋病的志愿者,工作是作為當地志愿者醫生的助手,并給當地小學生進行一些艾滋病防護的知識普及。
2008年,當時還是復旦大三學生的張薇,深入到尼日利亞好幾個地區,所見所聞對她觸動極深。這跟她之前在上海的其他志愿者工作完全不同。
在尼日利亞的某些地區,艾滋病患病率高達10%,所以當地人對艾滋病習以為常,并不怎么重視。有一次,一對夫妻來做艾滋病檢測,測出丈夫感染了艾滋病毒。張薇將一些藥品給了他,還告訴了他一些注意事項,并希望他能告訴妻子,做好防護措施。但這位丈夫最后卻決定什么都不說。
“當時我特別不能理解他的做法,很激動,甚至對志愿者工作產生了懷疑。后來明白,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他。”張薇也把這些體會告訴了邢曉棟,讓他對在尼泊爾的志愿工作有充足的心理準備。
幫助別人,更新了自己
比起劉正在可可西里受到的短時震撼,張舸對志愿者的體會來自細水長流的積累。張舸在國際青年成就組織(JA)中做志愿者已經有3年多時間。
JA是一家關注教育的NGO。它與學校、社區和當地教育部門合作,為大、中、小學的學生提供經濟和商業的相關課程。課程的老師,都是像張舸這樣已經有一些工作經驗的志愿者,來自社會各個行業。最初張舸是為擴大自己的社交圈而去的。JA的志愿者多半是世界五百強、外資企業、國內機關單位的員工。能和其他行業的人交流,“說不定還能找到女朋友。”
每年春秋兩個學期,張舸都會跟其他8名志愿者一起,負責一門名為“事業起航”的課程。這門課程面向大學生群體,幫助他們對各個行業有所認知,同時根據志愿者自身的經歷,分享在求職中的一些經驗。比如做人力資源工作的志愿者,會告訴學員怎樣寫簡歷和面試技巧。另一方面也告訴學員們,什么樣的綜合素質是企業招聘中最看重的,比如領導力和協調溝通能力。張舸把這些綜合素質統稱為“軟技能”。
課程通常都安排在周末的下午1至5點,但因為學員們的要求,幾乎每一次課都要超時。教學盡量做到有別于傳統課堂,張舸把一些外企的培訓方法拿到課堂上來。“我都讓學員叫我的名字,而不是某某老師,大家就像朋友一樣。”張舸說。
從2009年春天開始,張舸已經去過上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等多所高校,他的大部分業余時間,都貢獻給了課堂。“一分錢沒有,自己還干得挺開心。”張舸笑言。
張舸說,在很多大城市中,工作后的年輕人越來越感覺到,生活濃縮成為公司家里“兩點一線”,單調乏味。而志愿服務除了能幫助別人,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一些新鮮的東西。“與其整天泡在網上,不如實實在在做點事情。”
《瞭望東方周刊》供稿 本報記者 張鳴 攝影
評談
“志愿”已成一種風尚
米國/文
在成都大街小巷,總有那么一群人,在城市的各處角落無私地幫助別人。他們不是交警,卻頂著烈日在路口維持秩序;他們不是環衛工人,卻在大街小巷收拾垃圾;他們不是老師,卻在貧困地區支教……總之,但凡能對別人有所幫助的,都有人在默默無聞地做,他們有一個大家不陌生的名字“志愿者”。
不知什么時候,做志愿者開始成為一種風尚,他們通過QQ群、網絡,認識的不認識的走到一起,盡己所能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時常聽到朋友講起“另類”故事:成都某地產大佬,女兒從美國留學回來,原本打算讓她接班經營家業,可女兒不顧他的苦苦哀求,毅然以一個志愿者的身分在貧困山區長期支教;一位外企白領,當工作與她的志愿服務沖突,她寧肯辭去收入頗豐的工作,也不愿耽誤支教行程。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按最直觀最粗淺的說法,志愿者是一群做好事且不求回報的人。這不算完整的答案。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志愿者精神中“奉獻”的那部分。在志愿者服務中“幫助”不是施舍,是在人與人平等的前提下進行幫助,是一種友愛精神的體現。在幫助別人時,他們看到的是受他們幫助的人也在幫助他們,至少在幫助他們提升精神境界,因此,與其說是幫助,不如說是互助。由于大批志愿者的出現以及他們的行動,深刻地體現了一種進步精神,不但是他們自身的進步,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影響和帶動了他們周邊的人向善、向上。當一個人或一個社會崇尚物質、追求享樂、利己自私,這樣的人是灰暗的人,這樣的社會是絕望的社會。所以,在當今社會中志愿者精神驅散了負面情緒,通過在社會每一個角落,通過每一件細小的事情,照亮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同時,每一個志愿者通過自愿服務獲得成長,獲得精神升華。每一個志愿者在志愿服務活動中也獲得了友愛,獲得了社會認可。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