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熟睡乱子伦午夜视频_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2015_9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77_强制高潮18xxxxhd日韩_亚洲午夜国内自产拍在线观看

首頁> 社群> 環保 行業交流群> 媒體評保護環境和物種:要意識更要方法

媒體評保護環境和物種:要意識更要方法

瀏覽(1147) 評論(0) 贊(2) 收藏(0)
來自: 楊雪 發布于: 2017-10-24 08:00:36

(原標題:保護環境和物種,要意識更要方法)

很多人喜歡在朋友圈里曬小區環境:枝頭偶遇的一只鳥,開得正好的一叢花……這些古人寫進詩里的題材,被我們拍成照片,興致勃勃地邀友共賞。

誰不愛優美的環境?不過,更多時候我們是被動地欣賞,為維護這些美麗而主動做的事比較少。北大師生就積極得多,他們已經監測校園物種長達15年,近日還提出了設立“校園自然保護小區”的構想。當然,一般社區沒有北大那么好的地理條件,但這種保護環境和物種的強烈意識和科學做法,對普通人來說也值得借鑒。

保護自然不單要有意識,更要講方法,這是越來越多人的共識。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說“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這里的“尊重”“順應”“遵循”,就是保護自然的方法論。

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是了解自然規律,而自然規律并不總是那么淺顯直接,需要人們保持謙遜的態度,多掌握相關科學知識,少一些“想當然”“想不到”。比如,現在城市中有一群照顧流浪貓的愛心人士,不知其中有多少人知道貓是鳥類殺手呢?2013年《自然·通訊》的一篇論文提到,在美國,每年散生貓殺死14—37億只鳥。缺乏這一知識,可能想不到愛貓竟與護鳥之間存在這么大的矛盾;而這個矛盾又可以借助知識嘗試解決——一些地方的人就通過給散生貓戴彩色項圈來保護鳥類。

人類活動與自然保護之間不可能全無沖突,民間環保組織曾曝光“圓明園割蘆葦毀鳥巢”一事,園方是因為接到游客投訴,說蘆葦太高影響賞荷才割蘆葦,這樣又破壞了水鳥的棲息地。其實,很多人并非不愿意為物種保護等公益事業讓渡一些私利,問題只在于他是否知情。假如游客知道,他們賞荷的機會是用大葦鶯們失去家園換來的,恐怕也不會開心。

一些活動對物種及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常常并非出自人類的本意,只是因為無知所以無心,要減少類似現象,需要相關單位和組織大力科普,也需要人們主動了解情況、學習新知識。比如前幾年夏天,國內許多地方都有捕捉、買賣螢火蟲的現象,后來隨著媒體報道螢火蟲種群受到嚴重威脅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意識地抵制這一行為。


俗話說“追鹿的獵人看不到山”,其實獵人何嘗希望看到山的資源枯竭,只是因為認識有限,制約了行為在大局下的合理性。在今天,有政策指引,有數據互聯,有信息傳播,“獵人”已經有了“看到山”的條件,就看如何把這些條件充分利用起來,從環境和物種問題的旁觀者化身成為解決問題的參與者。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從國家層面來說,設立國家公園,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等等,是立足全局的大計;從個人角度來說,遵循自然規律不是一句空話,需要以開闊的視角主動學習相關知識,關注現象背后的問題,努力讓行動配得上意識,做一個“看得見山的追鹿人”。

紀珂 本文來源:紅網 作者:吳云青責任編輯:紀珂_b6492


他們都在說 (共0 條評論)

我要說

你好,請 登錄 注冊 后再進行評論!

請先登錄

客戶端

客戶端

觸屏版

觸屏版

網頁版

網頁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