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孫婧
“十三五”以來,海南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正當此時,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海南,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的同時,從而倒逼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14天來,全省各地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與督察工作同頻共振,以問題為導向,動真碰硬抓好問題整改,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環保問題。這股督察勁風,將對海南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省起到怎樣的推動作用?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
“此次中央環保督察入駐,是對我省這些年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全面檢查,同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省發改委區域經濟和環境保護資源節約處處長高佃恭表示,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做出了許多實際工作。省第七次黨代會報告更明確了海南生態立省的戰略方針,強調絕不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項目,加快形成以服務型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
高佃恭舉例,比如對水泥生產擴能、石灰石開采等能耗高、污染大的項目,無論效益多好,只要觸及生態紅線,存在環境污染隱患,在我省都將被嚴格禁止;在招商引資活動中,對醫藥健康、金融、物流、高新科技等節能環保型、環境友好型的企業和項目,則加大引進和支持的力度。
此外,督察組入駐期間,我省各地群眾積極來信來電反映各類身邊存在的問題,體現出我省群眾環保意識的進一步增強。高佃恭認為,從決策到執行、從干部到群眾,環保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我省有基礎、有條件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省!
“中央環保督察工作以督促改,推動政府處理好群眾最關心的環境問題。”在省人大常委會專職常務委員顏家安看來,這次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海南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并邀公眾參與整改監督,有助于我省健全環保領域的社會監督機制。
那么,如何借助這次中央環保督察的東風,推動我省加快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省呢?
顏家安建議,一是要積極探索建立全方位的生態補償長效機制,進一步明確生態補償的標準、資金來源、補償方式和保障體系,讓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走向長久平衡。二是要推動生態審計的落地、落實,把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保護成效納入領導干部的考核范圍。在領導干部離任后不僅查查經濟賬,還要審審生態賬,讓綠色發展理念在執政決策中得到貫徹,并逐步構建起全島生態良性循環的大格局。
(本報?8月23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