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國家主席習近平邀請,美國總統特朗普于11月8日下午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也是特朗普今年初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首次訪華,也是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后中方接待的第一起國事訪問。除了全套國事活動,中方還將安排兩國元首進行小范圍、非正式互動。
特朗普政府對這次訪華之旅非常重視,此次訪華,還帶了陣容豪華的美國商貿代表團,經貿合作是此次特朗普訪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那么,特朗普隨行的商貿團是什么來頭?中美企業家兩小時簽19個大單,會給中美經貿問題帶來哪些突破?
29位企業家隨行,能源環保領域占四成
美國雅虎網站稱,此次隨特朗普訪華的美國經濟界陣容豪華,包括40多個美國大企業負責人,屆時將與中方簽訂大規模經貿合作協議。報道稱,其中最大交易之一就是討論中石化在美國進行大約70億美元投資一事,這將給遭受颶風重創的地區創造就業機會。
而根據彭博社報道,實際上有超過100家美國公司申請加入貿易代表團,但最終商務部挑選了40家左右。但從目前披露的這份訪華團名單來看,特朗普的商貿團共有29位商業及政界領袖。
在這29人中,超過10人來自能源環保企業,占比約40%。其中能源類的有阿拉斯加天然氣、得克薩斯天然氣等多家公司,相信能源領域合作將是此次特朗普中國行的重點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貿易代表團中還出現了唯一一位地方政府官員——阿拉斯加州州長沃克。阿拉斯加是距離我國最近的美國地區之一,同時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
環保類公司至少有4家,其中有一家公司對于中國消費者應該是不陌生的,霍尼韋爾(Honeywell)。其所生產的口罩長期在國內電商網站上銷量名列前茅。Drylet和Viroment這兩家擅長于污水處理的公司此前也與中國環保部下屬協會有過接觸和合作。Dais Analytic則與海爾公司有長期商業合作。
制造業公司也有4家,包括我們耳熟能詳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電氣旗下的4個業務集團涵蓋了醫療、運輸、能源、金融等領域,已經扎根中國二十余年。與通用業務相似的西屋電氣也在行列之中,該公司2008年起正式進入工業用、商用和家用環保領域,現在西屋的空氣凈化器等環保產品已經在中國具有了一定競爭力。
農業類公司有2家,米德蘭公司和Stine Seed,前者是全球著名的老牌農產品公司,在玉米、小麥、可可等領域占據鰲頭;后者則是全美最大的私營種子公司,除了這兩家公司,此次隨團而來的還有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主席Jim Miller。目前,中美兩國間的農產品貿易正處于逐步增長的良好勢頭中,作為中美經濟合作“百日計劃”的成果之一,美國牛肉在時隔14年后于今年重返中國市場。此次隨著特朗普總統的訪華,雙方會在這一領域有哪些新動作,值得期待。
運輸、建筑類公司有3家,其中波音公司(The Boeing Company)我們非常熟悉。2016年,美國出口的26%的波音飛機,目的地都是中國。如今,在中國運營的商用噴氣式客機中有一半以上是波音飛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來訪名單中的科技類公司不多,國內大眾所熟知的蘋果、微軟、FACEBOOK均未出現。隨行團中,高通較為人熟知,其在芯片制造和電信通訊領域舉足輕重,是華為的強勁對手。SAS則是全球最大的軟件公司之一,旗下的SAS系統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還有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主營各類儀器和監測設備,其進入中國已有30年歷史,總部設于上海。
同樣不多的還有金融類公司,高盛算是其中最重量級的一家。此前高盛方面在接受外媒采訪時表示,中國市場對高盛來說非常重要。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11月2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稱,中美經貿工作團隊在某些方面已達成共識,雙方將全力推動中美在特朗普訪華期間達成經貿成果,并就下一步深化中美經貿合作的路徑進行探討。
兩小時簽90億美元大單
早前,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傅自應也在本月2日的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會上表示,特朗普訪問北京期間,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將率領商務代表團隨團到訪,雙方將簽署商業性合作協議。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11月7日接受采訪時也提到,兩國元首將見證一系列文件的簽署,涵蓋制造業、能源等諸多領域。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在特朗普及其商貿團落地僅2小時后,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L. Ross. Jr.)見證下,中美企業家就已經在人民大會堂河北廳簽署19項商業合作協議,涵蓋生命科學、航空、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總計約90億美元。
汪洋昨日稱,“今天只是‘暖場’,好戲在明天”。事實上,隨同特朗普來華的企業家,已經表示了對合作的期待。名單中的第十五位企業家,美國多元化高科技和制造企業霍尼韋爾全球高增長區總裁沈達理是本次特朗普訪華隨行的企業家之一。他在央視的采訪中表示,中美關系對于美國企業界來說無疑是最重要的雙邊之一。對于霍尼韋爾,這必定是最重要的雙邊。
5年前,中國已成為霍尼韋爾美國本土以外的最大市場,也是市場份額增長最重要的區域。他還表示:“我非常期待特朗普這次訪華,希望中美雙方能取得更多互利共贏的合作!
2015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赴美進行國事訪問,隨行的阿里巴巴、萬向集團、騰訊、聯想集團、新奧能源、中遠集團15位企業負責人就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隨后15家企業更是與美方達成了一些列合作,成果頗豐。
未來中美經貿關系走向
此次特朗普訪華,中美關系升溫。兩國在經貿上時而甜蜜,時有摩擦, 究竟如何看待未來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趨勢?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的程俊杰的基本判斷是:總體向好,以合作、穩定為主,同時又充滿不確定性。
作出總體向好的判斷主要依據是中美在發展雙方經貿關系方面的觀點和看法逐漸趨于一致。與特朗普總統在競選階段對中國充滿負面言詞的態度不同,現在特朗普和他的顧問團隊以及美國國內主要媒體、智庫等均認為應當推動中美經貿關系繼續向前發展,于是也才會有海湖莊園會晤雙方元首達成的共識。
合作主要是指中美在產業結構、要素資源稟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補性,具備較強的貿易基礎。近幾年,美國國內鼓吹的“制造業重回美國”從現實來看,并不太可能全面發生。
穩定則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未來中美之間大規模、激烈的貿易戰爭發生的概率非常低;二是中美貿易的規模、結構趨于一個較為平穩的態勢,產生劇烈波動的可能性也比較低。
但未來中美經貿關系發展可能存在不確定性,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
一是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即期行為。一方面特朗普是商人出身,注重交易的絕對公平;另一方面四年任期較短,美國國內對其執政以來的表現毀譽參半,特朗普亟待尋求民眾支持。這些導致其更加關注短期利益和成效,從而容易使政策短期化、多變化。
二是美國國內重點議題的沖擊。目前,美國國內的四大重點議題包括醫療改革、基礎設施建設、稅收改革和簡政放權。其中,由于后兩者更容易獲得成功,因而也成為特朗普政府主要的工作切入點和抓手。美國是典型對內弱政府,對外強政府,簡政放權將進一步加劇這一特征。一旦稅收改革未能取得理想效果,特朗普政府很有可能轉移壓力,給中美經貿發展制造障礙。
三是中國國內經濟下行風險依然存在。當前,中國國內經濟面臨轉型,一旦出現硬著陸的風險,也會給中美經貿關系產生重要影響。
美國對華經貿談判,這6大重點領域是機會
基于對中美經貿關系發展趨勢的大體判斷,可以預見未來雙方的經貿談判將會在求同存異,相互妥協的基調下開展。從各方反饋的信息來看,美國對華經貿談判的主要目標還是通過逐步減少中美貿易逆差來實現所謂的“美國優先”。
未來談判可能涉及的重點領域將更加深入。美國關注的重點領域大體包括兩類:一類是行業或產品類,即要求中國對某一行業或產品的進入放開;還有一類是體制類,即中國實施的制度、監管、執行造成貿易不公平。事實上,美方一直認為中美之間是不公平交易,中國政府的干預行為,如產業政策、國有企業等扭曲了貿易,造成美方持續逆差。
中國企業要關注哪些領域?把握哪些機會?規避哪些風險?程俊杰認為未來經貿談判關注的重點領域可能包括:
一是知識產權。美方認為,中國不足的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力度對美國當前的出口和投資造成了障礙。具體包括: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力度不夠,惡意商標注冊,藥品方面的專利保護和技術轉移,在線盜版和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等。
二是產業政策。關注的主要方面包括:中國實施安全可控的信息、通信和技術政策限制美國相關產品和服務,鼓勵自主創新,利用并購獲取先進技術,出口限制,財政補貼,產能過剩,增值稅抵扣及相關政策,投資限制,政府采購,標準等。
三是服務。除了中美“百日十條” 在電子支付、銀行業等相關領域已經達成共識外,美方還希望中國在戲劇電影、保險服務、電信業、視聽服務、快遞業、法律服務以及互聯網相關等領域的更加開放。
四是農業。農業貿易爭端的關注點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中國因瘋牛病和禽流感原因暫停進口美國牛肉、家禽,并對豬肉進口實施很嚴格的限制措施;二是中國對美國生物技術產品進口推遲放行并實施越來越嚴格的管控;三是中國對農業的補貼和支持超出了WTO規定的合理范圍。其中,前兩點在“百日十條”中雙方已經達成共識。
五是透明度。美方的主要關注點有三:一是中國實施的與貿易相關的法律、規章以及舉措并沒有按WTO的規定在統一的官方平臺進行公開、出版;二是中國在實施新的貿易相關法律、規章以及舉措前沒有提供合理的時間供公眾評價;三是中國未按WTO的要求,僅僅對不包括舉措在內的貿易相關的法律、規章進行了翻譯。
六是法律框架。美方認為,一是美國企業進入中國需要申請很多許可,如安全產品許可、投資許可、商業擴張許可等,這會給美國企業產生一定的麻煩;二是競爭政策,中國對反壟斷法的實施力度不夠,重點是中國的國有企業。
可以看出,中美國在未來對華經貿談判的重點可能在四個方面:
一是市場開放,特別是金融服務業的開放;二是產能過剩;三是國有企業改革;四是知識產權保護。
此外,由于美國貿易赤字和匯率之間沒有明顯的聯系,現在美國就業崗位的喪失也并不是因為貿易赤字,而是因為生產率的增長,因此,未來匯率方面的爭議相對來說可能性較小。
緩解中美貿易逆差,高科技產品先行
自執政以來,特朗普反復強調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平衡中美貿易關系”亦被外界認為是他此次訪華的重要議程之一。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al and Mail)撰文指出,特朗普此次訪華有望在經貿問題上達成一些協議,但不可否認的是,雙方在貿易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美國希望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而中國對此并不贊同。
未來改善中美經貿關系的系列政策背后折射出的是企業發展的方向標。如何破局?經貿關系的修復似乎無需急于一時。
多位專家均表示,緩解中美貿易逆差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需要美國放寬對高科技領域的出口限制。
太和智庫研究員張超提到中美之間存在貿易逆差,想要削弱這種貿易逆差,最好的方法,就是擴大對中國的出口。首先是高科技產品,或者是高附加值的產品。其次,是石油化工等能源類產品。
社科院國際貿易研究室副研究員蘇慶義則分析稱,中國希望美國能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放寬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并關注對美投資的中國企業的安全審查問題;美國關注的重點則是知識產權保護、中國市場準入以及貿易逆差問題,希望中國能夠進一步開放市場,并且增加在美的投資。
實際上,雖然這次特朗普的隨性團中高科技企業代表相對較少,高科技領域似乎相對“冷清”,畢竟波音、通用電器等大型工業企業依然出現在名單當中,釋放了積極的信號,未來中美經貿合作的領域也會越來越寬。
如今,在一個新的轉折點上,作為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與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關系面臨新的歷史機遇,和而不同,尋求兩國關系的最大公約數顯得格外重要。而對更多的中國企業而言,明大勢,引進來,走出去,也就把握了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