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過去礦業“黃金十年”期的發展,全球不斷有新的重大礦床發現,加之技術的進步,使以前沒有商業價值的礦床能進行經濟開發并利用,在此情形下全球多數大宗礦產資源儲量呈現增長態勢。
“我國是全球能源與礦產資源第一消費大國,主要礦產品的消費依然處于高位態勢,特別是石油、鐵礦石、銅等大宗礦產,進口資源占消費的比例超過了50%。除稀土、鎢、鉬等少數傳統優勢礦產之外,我國主要礦產資源幾乎都存在全面對外依存現象,形勢依然嚴峻!敝袊鴩临Y源經濟研究院資源室主任、研究員陳甲斌日前接受中國礦業報記者采訪如是說。
全球礦產資源供需格局
在全球礦產資源供需關系上,礦產品的生產、消費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二戰后近70年,世界經濟出現了多次“恢復—回升—發展—衰退”的周期性規律,重要礦產品生產及消費也經歷了多次反復,但大多礦產品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并略有富余。
“在勘查資金與技術等要素投入的驅動下,世界不斷有新的重大礦床被發現,使得全球大宗礦產資源儲量大多呈現增長態勢。就目前探明的礦產儲量,按當前的開采水平估算,全球絕大多數礦產的儲采比均達到30至50。與此同時,技術進步全方位地拓展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范疇和空間,大量非常規能源、非傳統礦產、共伴生礦、低品位礦石、難選治礦石、以前難以達到工業要求的礦床變得可以經濟地開發利用,極大地提高了礦產資源的保障能力!标惣妆笱芯繂T這樣分析全球礦產資源儲量。同時,他表示,由于許多金屬具有不可破壞性和可替代性的特點,即可以循環利用或者找到替代品,極大地緩解了對原生礦產的需求,使得全球礦產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總體向好。
全球礦產資源供應格局與資源稟賦直接相關,資源豐度相對較高的國家與地區,往往都是供應的主要聚集區。但是,主要發達國家得益于資源需求的相對平穩、二次資源的回收利用體系成熟,同時出于保護生態環境等目的,資源供應量有趨減態勢;相反,發展中國家,出于經濟發展需要,資源開發意愿不斷增強。因此,在不同的目的與背景的驅動下,當前全球礦產資源供應格局步入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并重的時代,只不過由于礦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不同,導致各國礦業發展的模式與軌跡會有差異性的變化。
需求方面,已經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仍是當今世界礦產資源消費需求的主體,但消費量占全球的比重呈下降趨勢;發展中國家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資源需求總規模持續增長,占全球的比重越來越大,尤其是中國、印度等人口大國,正在迅速成為世界礦產品需求增量的主要聚集區,使得全球礦產資源消費重心“東移”跡象明顯。
資源大國所生產的礦產品,正不斷地通過貿易等途徑流入發達國家及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其中貿易流量中的增量,主要流向了發展中國家,使得全球鐵、銅、鋁等重要礦產已形成了以南美和澳大利亞為主要出口方,以中國、日本和韓國為進口方的貿易格局。
陳甲斌分析,未來10年~15年,全球能源、鐵礦石、銅、鋁需求增量將來自于印度和東盟國家,接續中國的需求,并將推動全球礦業的持續繁榮。2020年之后,隨著印度、巴西等國家陸續進入工業化高峰期,全球資源需求將又一次高漲,資源價格會進入又一次上漲周期。
國內主要礦產品供需態勢
目前,煤炭約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66%,石油消費占比17.1%,天然氣、水電、核電及風電等低碳與非化石能源約占總量的16.9%。我國以化石燃料為主,這種能源結構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其中,石油是我國能源問題的核心,也成為我國能源供需中的“結癥”,供需缺口會越來越大。2014年,凈進口原油30778萬噸。
“新常態下,我國資源需求增速將全面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世界資源需求明顯減緩,但是消費大國地位難以改變,2020年前后我國主要礦產需求將陸續達到峰值! 陳甲斌分析,受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及各地進行煤改氣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天然氣消費規模迅速擴張。2014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897億立方米,預計2015年將達到2000億立方米,比2010年翻一番。伴隨消費規模的擴張,我國天然氣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將繼續全面推進天然氣勘探開發,促進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常規天然氣產量將達2100億立方米、頁巖氣產量將達300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將達200億立方米。
隨著我國能源供應重大結構性調整,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項目陸續投產運營,對煤炭需求產生了顯著的替代效應,使得煤炭主導地位將被弱化。與此同時,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高耗能產品需求回落。鑒于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地位在不斷弱化,以及化解產能過剩的現實壓力,資源枯竭、煤質差、開采成本高、歷史負擔重的煤礦退出采掘序列具有其必然性。
對于另一大類礦種——鐵礦石,陳甲斌表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和鐵礦石消費大國,鋼鐵需求基本已達峰值。但是,國際四大鐵礦石生產巨頭繼續擴大生產規模,根據四大鐵礦巨頭建成項目的投入估算,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2017年鐵礦年產能將分別達到4.6億噸、3.6億噸、3.6億噸,FMG 2014/15財年產量及發貨量在1.55億噸至1.60億噸之間。
陳甲斌認為,伴隨國外巨頭產能的擴張,我國廢鋼積蓄量也在不斷增長,對原生鐵礦石消費的替代效應不斷顯現。隨著國際巨頭新建產能的陸續投產,全球鐵礦石供需發生了轉折性變化,未來全球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將更加凸顯,我國利用境外資源將具有更多的機遇,包括鐵礦石采購成本機遇。但是,面對國外低成本精礦產品產量創新高和廢鋼循環利用的沖擊,國內鐵礦山生產經營將受到很大沖擊。
相比我國傳統優勢礦產資源供應過剩,我國大宗有色金屬礦產品生產與消費規模繼續擴張,但是原料供應短缺問題突出,并成為制約相關產業發展的“瓶頸”,其中銅、鋁、鎳表現得尤為突出。
礦產資源市場動態與展望
“2014年,SNL金屬經濟集團發布全球有色金屬總勘查投資預算為107.4億美元,同比減少26%,這只是全球地質勘查投入大幅下滑的冰山一角。同年4月,全球地質勘查活動指數(PAI)觸碰到歷史最低點,延續下行趨勢!标愌芯繂T說。
他認為,從全球勘查項目融資情況來看,2014年總體略低于2013年水平,并表現出不穩定的態勢。與融資情況相對應,礦業證券市場依然低迷,2014年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全球礦業指數震蕩下行,全球固體礦產融資局面不穩定。
初級礦產勘查公司艱難,勘查預算比例嚴重下滑,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回落,全球基本金屬處于庫存消化期。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期,雖然延續了復蘇態勢,但發展不平衡。相比發達經濟體的形勢好轉,新興經濟體壓力較大,經濟復蘇緩慢,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性突出,從而影響到全球礦產資源的實際需求,大宗礦產品供應過剩,價格整體下跌,并影響到資源市場的基本供需面,全球礦業下行趨勢未變。
在礦產品市場中,礦產品價格主要由供需關系、美元指數、庫存等因素決定。受全球宏觀經濟影響,礦產品價格以持續下跌為主基調,其中主要有色金屬礦產品的價格走勢分異。供大于求的銅、鉛、錫價格震蕩下行;去庫存化明顯的鋁價格止跌回升,鋅供應減少帶動鋅價上漲等;鎳價則呈現出先揚后抑的走勢。
陳甲斌研究員認為,受國際環境影響,我國主要礦產品產供銷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回落,下行趨勢明顯,有的甚至進入負增長態勢。由于我國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其他行業對礦產品的需求不可能短時間內大幅上升,加之對資源開發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及開發成本的上升,礦業將成為高門檻行業,新常態下面臨嚴峻挑戰。礦業發展要主動適應新常態,一靠改革,二靠創新。在轉方式、調結構中,要用現代技術裝備改造傳統礦業,促進礦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