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共享單車等新型交通模式、研究中低速磁懸浮和懸掛式空軌等多制式軌道交通模式、組織開展2017成都生態守護行動……昨日,成都市規劃局正式部署今年全市規劃重點工作,將重點抓好新總規報批審查、生態守護行動、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違建查處和城市設計等諸多方面工作。
今年成都要干什么,未來如何發展,請看這里。
實施生態守護行動
筑牢“兩山兩環、兩網六片”格局
市規劃局介紹,今年將開展2017成都生態守護行動,明確“清晰劃定市域生態格局邊界、有效遏制侵占生態資源的建設行為”兩大任務,集中3個月時間,開展“兩山”區域、環城生態區、“二繞”生態環、市域水網、城市綠線、生態綠隔區6個專項守護行動。
對照《成都市生態守護控制規劃》,在生態區域暫停供地、暫停審批、暫停建設,深入開展生態規劃和保護現狀清理,設立生態保護范圍界址界碑,依法查處違法違規項目。優化提升生態本底,保護好事關城市永續發展的生態資源,讓成都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堅決打好2017年“四改六治理”違法建設專項治理收官之戰,重點對環城生態區、中環路和市域高速公路兩側50米范圍,以及府河、南河、沙河、宜居水岸工程市級示范段河道兩側綠地違法建設開展專項治理。
按照“堅決遏制新增,逐步消化存量”的原則,開展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五年治理行動,2017年違法建設查處比例達到2016年摸排違法建設總量的50%以上。探索面向社會企業的征信管理機制,聯合征信部門將違法建設的企業納入信用信息系統,形成“企業信用壓力”,有效遏制違法建設。
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
完善現代立體綜合交通體系
市規劃局介紹,將構建對外開放大通路,加快建設國際鐵路港,積極打造“空中絲路”和“陸上絲路”;深化高鐵、市域鐵路、地鐵“三鐵融合”規劃,配合推進市域“7環34射”高快速路網體系建設,努力形成多層次、高標準、大容量、無縫銜接的立體交通網絡;完成全市綜合交通調查,構建完整的全市域交通數據庫和交通模型。
推動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優化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研究中低速磁懸浮、懸掛式空軌等多制式軌道交通模式,促進軌道交通加速成網。按照TOD模式開展地鐵站點周邊地上地下空間利用規劃研究,將軌道交通與城市道路、地下管網同步統籌規劃。
完善慢行交通系統。加快中心城區“3900+”路網工程的規劃實施,推進街巷加密成網,暢通城市微循環;編制《成都市中心城區慢行交通系統規劃》和《慢行交通系統技術導則》,研究共享單車等新型交通模式,促進城市交通向綠色低碳轉變。
解決“大城市病”
推動城市“雙修”規劃
深化城市設計。按照“蜀風雅韻、大氣秀麗、國際時尚”的城市總體風貌定位,開展重要節點、重要區域的城市設計工作,塑造望山看水、透風見綠、簇群錯落的景觀風貌。
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組織編制覆蓋全域、功能明晰、分級管控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樹立城市文化地標,全力推進“成都中心”、“三國蜀漢城”、成都音樂坊、寬窄巷子二期等重大項目規劃實施,延續成都歷史文脈。
推動城市“雙修”規劃,著眼解決“大城市病”,組織編制成都市中心城區“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規劃。深化環城生態區各項規劃,組織在環城生態區設置200個生態用地邊界示意牌,與聯合國人居署加快合作推進環城生態區項目。大力實施宜居水岸工程。編制興隆湖區域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強興隆湖片區生態保護。
各區(市)縣政府、管委會編制藍線規劃,劃定城市規劃確定的重要河、渠、水庫、湖泊等城市地表水體的保護與控制界線(濱水綠線)。啟動中心城區幼兒園、中小學專項規劃修編工作,合理調配教育資源的空間分布,制定未來三年行動計劃并推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