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劉 震 延淑琪 公眾號/海普睿誠律師事務所
受新冠疫情影響,在延長春節假期結束后,全國各地政府又發布了企業延期開(復)工的號召。對企業而言,響應疫情防控的同時,又會面臨業務中斷、業績下滑、負債增加等一系列經營問題。呼吁,希望政府釋放政策紅利,幫企業渡過難關;無獨有偶,重慶、四川、江蘇、蘇州、西安等省市政府已分別發布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而其他地方政府是否也能出臺扶持政策,尚未可知。作為企業,如何止損、自救,便成為當務之急。
一、疫情中,經濟損失巨大,中小企業首當其沖
2020年2月3日,A股迎來節后首個交易日,三大指數開盤集體下跌,滬指跌8.73%,深成指跌9.13%,創業板指跌8.23%。其中,交運、消費電子、半導體、機場等跌幅居前。根據貓眼專業版分析數據,春節期間本應火熱的電影市場,大年初一的票房收入僅181萬元,而去年同期該數據超14億元。更有統計顯示,春節假期七日內,僅餐飲、旅游和電影3個行業與去年同期相比,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一萬億元。
相比上述的數據分析,近期爆出的企業真實情況更加直擊人心。西貝公司董事長表示,西貝莜面村已有400家線下門店歇業,預計春節前后一個月時間將損失7-8億元,若疫情得不到有效緩解,這樣的國內餐飲巨頭也將撐不過3個月時間。眉州東坡也公布從除夕至初六的損失情況:退餐1700萬、人員工資5000萬、房租295萬及其他損失共計過億元。有網友提問:“這次疫情可能帶來多大經濟損失?”得到了3.2萬人的關注,回答量達3400多個,都講述著身邊中小企業的艱難處境。
人力、物力成本不減,資金無法回籠,企業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后果不堪設想。因此,面對疫情沖擊,尋找有效的方法快速自救,成為企業面臨的第一要務。
二、“抓管理、調機制、變計劃、控風險、找突破”,全力以赴渡難關
1、緊抓企業管理,避免企業、員工不當行為導致不利后果
目前是控制疫情擴散的關鍵時期,企業應嚴格遵守《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并按照當地防疫工作的要求,加強對企業及員工的管理。針對疫情防控,企業應積極采取應急與防范措施,收集、整理相關信息,掌握存在安全隱患的事實;需要提前復工的,要及時向應急管理部門備案,并跟蹤、抄報員工流動情況,避免發生提前復工或瞞報、緩報、謊報疫情信息,導致企業受處罰,相關人員被追責。2020年2月3日,江蘇省公安機關發布消息,通州市一企業老板提前復工,已經被處以拘留5天的行政處罰。
2、調整工作機制,采取更為靈活、多變的管理模式,合規控制經營成本。
2020年1月24日,人社部發布《關于妥善處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勞動關系問題的通知》告知企業,可根據疫情的影響程度,與職工協商采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結合企業停工停產情況,向員工發放的薪資、生活費等;同時企業也將享受穩崗補貼。有基于此,企業可結合自身的經營需要,在現階段調整為緊急情況下的臨時工作機制,例如縮短工時后的薪酬機制、臨時績效考核機制、福利獎金機制等,減輕企業在特殊時期的成本壓力。確有必要的,還可制定關于遠程辦公的管理辦法,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恢復工作,保證企業經營的連續性,助企業平穩渡過難關。
3、開源節流,整體安排資金流轉,及時改變資金計劃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2020年1月26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銀保監辦發〔2020〕10號);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銀發〔2020〕29號),兩份文件都涉及做好受困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扶持的內容,隨后很多地方也針對性出臺相關規定,企業要充分利用前述政策,爭取“開源”。
同時,應根據企業業務實際情況,就付款、投資計劃等事項做好應對預案。一方面爭取變更支付模式或付款方案,延長付款周期,調整付款節奏,為企業贏得更多時間;另一方面也要研究投資方向,收緊項目開支,對比項目優劣和投資緩急,確保在現有資金儲備情況下,提高資金使用率,實現“節流”的目標。
4、梳理履行中的合同,化解潛在糾紛,控制合同風險
隨著疫情的蔓延以及防控措施的深入,企業履約困難的情況將越來越普遍。為降低企業違約風險,或合作方履約不能給自身造成的損失,建議企業盡快梳理尚未履行完畢的合同,理清存在履行困難的相關事實,通過合同簽訂時間、履行情況、合同目的、是否在疫情發生前已存在違約情形等,確認是否可依“情勢變更”或“不可抗力”避免損失。同時,積極與合同相對方溝通、協商,就因疫情造成的履約問題尋求解決方案,以實現解決爭議、化解糾紛的目的。
5、優化經營模式,在困境中尋求機遇,以期找到新突破
在此特殊時期,企業可能無法按照過去的方式開展業務,那么優化企業經營模式,改變策略,先于其他同行調整經營思路,尋求更多的發展渠道,既可以化解眼前的困難,又可以為企業今后的發展積累資源。例如,當許多餐飲企業還在訴苦損失的時候,云海肴和青年餐廳在全國多地,安排近500名員工前往“盒馬”工作。這次合作,既壓縮了云海肴和青年餐廳的成本,又解決了“盒馬”人力不足的燃眉之急,若這種“餐飲—商超聯合服務”的方式收效喜人,會不會成為此次疫情成就的一種新型經營模式,筆者也在拭目以待。
本文從五個方面對企業自救措施提出了初步設想,篇幅所限不可能窮盡所有解決方案。但筆者堅信,企業的當務之急是自救,“自助者,天助之”,需要加油的不只武漢,還有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