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HR們,能從中學到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常識,避免遭遇我曾經歷的社交窘境。
以下這些人際交往的技巧常識,都是我在吃虧后總結出來的。我因為不懂這些技巧常識而吃過的虧主要有:
a.被人在背后負面評價。
b.被一些朋友疏遠,再聊已覺尷尬。
我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HR們,能從中學到一些常識技巧,并應用在自己的社交生活中,避免遭遇我曾經歷的社交窘境。
1、怎樣才能讓別人相信你是 “對事不對人” ?
當我們在給予他人的作品差評或中評時,我們往往喜歡先說一句 “我這是對事不對人噢” 或 類似的話。仿佛我們說出這句話后,別人就會客觀理性地對待我們之后要給出的差評或中評?涩F實往往事與愿違。
在大多數人看來,對于自己作品的評價就是對于自己的評價。否定我的作品,就是否定我這個人。也許這些人冷靜下來后可能會意識到我們的評價的確是對事不對人,但在接到負面評價的那一刻,很少有人能心平氣和。
針對這個問題,我現在踐行一個解決方案:不單獨評價一個人作品,而是去對比眼前的作品和這個人曾經的作品。
比如,當我覺得一個合作伙伴設計的一個按鈕與整個頁面不太搭時,我不會單單評價這個按鈕的設計。
我會說,我覺得你之前為C頁面設計的C1按鈕,和為D頁面設計的D1按鈕都和整個頁面非常契合,我都非常喜歡,但是現在這個E頁面的E1按鈕我覺得跟整體不太搭,要不你再改一下?
基于我的經驗,這種評價方式對他人的情緒沖擊往往比較小,也不容易讓人覺得你是通過否定他的作品在否定他這個人。
當然,有的人也許會問,如果第一次評價一個人的作品,沒有參照物怎么辦?
我也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拿這個作品與他的其相關他閃光點去進行對比。比如,選擇字體的品味對比選擇配圖的品味,或對于挑顏色的品味等。
2、問了一個具體問題后,別人的回答卻很抽象,應該怎么辦?
這種情況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要再追問了,因為對方十有八九是不想告訴你。我來簡單分析一下對方的內心想法。
張同學問李同學:“你上學期平均分多少呀?”
李同學心想,我上學期門門都上了90分,GPA 4.0,但是這個張同學好像沒一門上80分。我如果直接說了,會不會讓他感覺不痛快,覺得我在炫耀?就算真的要說,用什么語氣說比較好?哎,好麻煩,不說算了。但他都問了我總不能不回答。看來,我只能泛泛而答了。
于是,李同學就回答:“還不錯吧!
這時,機智的張同學應該就此打住,而不是追問:“不錯是多少呀?”
3、怎樣向他人尋求幫助,他人才會更愿意幫我們?
a. 讓別人知道你已經做了許久的前期資料搜尋。實在是有個點搞不懂,解決不了,才尋求幫助。
b. 具體描述你的問題,以及你所需要的幫助。如果對方意識到他需要像剝洋蔥一樣,一次又一次和你對話,才能了解你的意圖以及提供幫助的難度,那么他幫助你的意愿就會大大下降。
c. 如果對方沒有時間或精力尋求幫助,可以詢問對方是否有其他渠道可以獲得幫助,比如某個論壇,某個網站,或者某個人。
本條建議尤其適合應用在向不太熟的人尋求幫助時。
4、我們真的有很多朋友嗎?
其實我們認識的許多人最終都不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因為友誼的建立需要信任,而信任往往需要兩個人互相不斷解決對方的痛點才能逐漸建立?紤]到我們有限的精力和時間,我們能擁有的真正的朋友往往不會太多(所以一定要珍惜友誼)。
這個道理之于社交生活的意義就是,不要隨便認為別人是你的朋友,更不要隨便要求別人以朋友的標準來對待自己。如果我們在與一個萍水相逢的人相處時,始終生活在 “對方是我的朋友” 的幻覺中,很容易既讓自己內心受挫,也讓對方覺得自己 “想太多” 。
5、和別人說話時目光不時游移,別人會怎么想?
我就這個問題問過許多人,各個年齡層,各個職業的都有。大部分人都告訴我,如果別人說話時目光游移,他們會覺得對方心不在焉。所以,為了給對方起碼的尊重,我們在說話時最好看著別人的眼睛(當然,要把握好度不要直勾勾地看)。
我曾經對這點不是特別重視,總以為自己即便目光不時游移,對方也不太可能察覺。但后來我發現他人目光游移真的很容易察覺。大家可以專門訓練幾次。我大概注意過三次之后,就能做到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了。這也許是很小的一個社交細節,但如果我們做不好,很容易讓對方覺得我們不真誠。
本文整理自知乎,作者米洛。